牵动人心的收入和支出
导语:一说到“收入”、“支出”这两个敏感的词,大家都会有很多话题,比如自己的收入比身边的人少、收入增长太慢、今天花了多少钱、钱花到哪里去了等。那么应该用什么指标去评判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家庭消费支出呢?在统计部门公布的收入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收入,收入指标与平均工资有怎样的区别?为什么统计部门公布的收入数据与我们的感觉似乎不一致?统计部门公布的居民家庭支出是怎样得来的?是不是所有的开支都包括在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了解居民收入和支出。
71.居民收入是怎样调查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全面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总和,即城镇居民家庭在调查期内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除现金收入外还包括实物收入,即农村居民自己种植、消费韵粮食、蔬菜等自产自给的产品,以及单位发放或他人赠送的实物。实物部分需攒同类实物购买或出售的价格作价后计算收入,也是纯收入的一部分。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是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得到的。
统计部门分别通过全国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和7.4万多户的农村居民家庭进行调查。居民收入调查过程可分为抽样、记账、汇总等“工序”,其中还包括多个质量控制环节。首先由国家调查机构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在全国住户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作为调查户;然后,向抽中的调查户每月发放账本,由调查户采用日记账方式对本家庭及每个成员的收入情况进行记录;再由专业的调查员每月在规定的时间将帐本回收并进行编码和.审核;最后由国家调查机构进行汇总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等数据资料(见图1)。
图1居民收入调查流程图
72.居民收入的构成及计算方法如何
居民收入是当年全社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中,居民家庭所获得的部分,是GDP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的最终结果之一。从收入构成来看,居民收入由四部分组成(见表1):
表1居民收入构成
在计算居民收入时,按照城镇和农村两种不同的体系进行: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调查期内居民家庭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的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个人缴纳的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计算而来,因为这些支出是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属于“不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一交纳个人所得税一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常住人口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
家庭纯收入=家庭总收入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一税费支出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一赠送农村内部亲友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纯收入÷家庭常住人口
73.居民收入被高估或者被漏统了吗
有不少公众对统计部门公布的收入数据提出质疑,有人认为公布的数据偏高,也有人认为偏低。为什么公布的数据与人们的感受不是很相符?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我们分析以下几个原因:
(1)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工资间有区别
一般人往往会把人均可支配收入狭义地理解为每个月的个人收入(如工资收入),这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统计部门统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除了工资性收入之外,还包括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主要是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其次,平均工资是从业人员工资的平均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它是以一个地区所有人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总和除以这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总人数得出。其“分母”既包括有工作和收入的人员,也包括没有工作的离退休人员,还包括没有收入的失业人员、未成年人等,这些没有工作或收入的人员同样分摊到数额相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个体与总体之间有差异
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定地域全体常住居民的收入平均值,与某个特定个体的收入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总体和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与收入有关的事件不是等概率地发生在每个个体成员的身上,每个个体的收入水平也不是同步变化。例如,你本人或你周围的人工资水平不变,但其他人的工资却在提高;你所在行业或地区收入水平不变,但其他行业或地区的收入却在提高;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主导的就业人员收入增长有限或出现下降,但政策主导的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却在大幅增加;或者,虽然所有人收入水平都不变,但就业率的增加也可使人均收入增长,等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个体感觉与总体数据存在差异。
(3)高收入家庭“贡献”大
在住户调查样本户中,包含高中低等各类收入层次的家庭,各居民家庭之间收入水平不可能完全平均,总是存在一定收入差距,通常来说,会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布格局。由于高收入家庭对平均数的贡献相对较大,而低收入家庭对平均数的贡献较小,导致有一半以上(一般在60%以上)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这个平均数。所以,从整体来看,大多数(60%以上)人会感觉公布的平均收入偏高,这是由收入分布的特性所决定的。
(4)数据采集的缺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家庭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通过记帐方式采集的居民收入统计难免存在一定的遗漏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部分高收入群体不愿意接受调查;二是部分接受调查的家庭可能漏报、少报了数据。对于目前存在的这两种现象,我们正在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如所得税资料)、使用科学的插补方法等技术手段对调查取得的收入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居民纯收入包括了现金收入、实物收入等,不能仅以现金收入来与纯收入作比较,而忽略了非现金形态的自产自给农产品实物收入,忽略了纯收入是总收入扣除各类相应的支出后得到的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此外,季度发布的现金收入(现金总收入)是农村居民调查期内从各种来源得到的货币收入,是总收入的一部分,尚没有扣除各种费用性支出。
74.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是怎么调查的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指居民家庭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各种服务性支出,但不包括储蓄存款、购买投资型保险等非消费性现金流出。按家庭常住人口计算可以得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目前,反映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情况的指标分别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不包括购房建房等投资性支出,不包括捐赠赡养、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等转移性支出。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包括购建房等支出,但不包括用于家庭经营活动的生产费用等支出。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首先,统计部门按随机抽样原理抽取一定的调查样本作为调查户,由被抽中的调查户完整记录该家庭的日常消费支出的详细情况,包括消费内容、消费金额、消费数量等等。然后,由专业调查员在规定时间上门回收账本并给每一笔消费编上对应的编码(对于农村住户,还需另外登记实物支出帐页中自产自用于生活消费部分的粮食蔬菜等数据)。最后由统计部门用专门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录入、审核、汇总,得出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以及消费的各项构成。
75.如何计算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按照商品或服务的用途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八大类支出(见表1):
表1消费支出构成
城 镇 | 农 村 |
1.食品:包括在商店、集市、工作单位食堂和饮食业购买的各种主食、副食、烟草、酒、饮料、干鲜瓜果、糖果、糕点、奶制品以及在外饮食和食品加工费等支出。 | 1.食品:指农村居民年内消费各类食品支出。包括主食、副食、其他食品、在外饮食和食品加工费支出。 |
2.衣着:指居民家庭用于购买各种穿着用品(如服装、鞋帽及其他零星穿着用品)及加工穿着品的各种材料和加工费的支出。 | 2.衣着:指农村住户用于各种穿着用品及加工穿着品的材料支出。包括各类成衣、各种鞋、帽等消费品及衣着的加工修理费。 |
3.居住:指与居住有关的消费性支出。包括住房装潢与维修服务费、水、电、燃料、物业管理费、房租等方面的支出,但不包括购房与建房支出。 | 3.居住:指与农村住户居住有关的所有支出。包括新建(购)房屋、房屋维修、居住服务、租赁住房所付的租金、生活用水、生活用电、用于生活的燃料等支出,以及清洁费、卫生费等。 |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指居民家庭各类日用消费品及家庭服务的费用。包括日用耐用消费品、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家具、家庭服务等。 |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指农村住户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家庭日用品及家庭用品的加工修理费。 |
5.医疗保健: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用品和服务费用。包括医疗器具、保健用品、医药费、滋补保健品、医疗保健服务及其他医疗保健费用。 | 5.医疗保健:指农村住户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服务费用。包括购买医疗卫生保健用品、医疗保健服务费和医疗卫生器械用品及有关修理费等。 |
6.交通和通信:指用于交通和通信工具以及相关的各种服务费、维修等支出。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的购买、维修和使用费,各种交通费用;各种通信工具的购买和维修、电信费、邮费等。 | 6.交通和通信:指农村住户购买交通和通信类工具、使用、维修相关用品的费用支出。包括购买各种交通工具,维修配件、使用燃料;交通费用;各种通讯工具的购买和维修、电信、邮寄费等。 |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指居民家庭用于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包括文化娱乐用品、文化娱乐服务和教育费用等。 | 7.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指农村住户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包括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 |
8.其他商务和服务:指无法直接归入上述七类支出的其他商品与服务支出(如金银首饰、手表、化妆品等,和个人服务如美容、住宿、理发洗澡等消费支出)。 | 8.其他商务和服务:指上述七类支出以外的商品与服务支出。如首饰、手表、化妆品、美容美发、旅馆住宿等。 |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生活消费支出既有现金支出,又有实物支出。如自己种植吃掉的粮食、蔬菜等也是生活消费的一部分,同样也作价计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76.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什么关系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是有关消费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存在较大区别(见表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包括各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开支,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购买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
表1“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区别与联系
| 本地消费者 | 外地(境外)消费者 | |
个人 集团 | 个人 集团 | ||
本地 市场 | 商品 | ●▲ ▲ | ▲ ▲ |
服务 | ● |
| |
外地(境外)市场 | 商品 | ● |
|
服务 | ● |
|
●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一个地区角度出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主要区别是:
(1)“消费者”不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消费者在本地市场购买的所有商品,其“消费者”既包括个人消费者也包括集团消费者(包括企业和政府),既包括本地消费者也包括外地消费者;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消费者”仅为本地个人消费者。
(2)“消费对象”不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包括有形的商品;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
(3)“消费区域”不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消费仅包括本地市场;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既包括本地消费者在本地发生的消费支出,也包括本地消费者在外地甚至境外发生的消费支出。
77.恩格尔系数代表什么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由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于1857年首先提出。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小。通常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消费支出×100%。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定律的涵义在于:可通过观察人们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还剩多少“闲钱”用于其他生活方面,来判断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但是,恩格尔系数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加上价格因素的影响,单纯用恩格尔系数进行居民生活水平的横向或纵向比较,经常会发生偏差。因此,应结合多个指标来综合判断居民的生活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