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无障碍阅读|登录|注册

天门:天门十年 非凡十年

2022-09-16 09:40 湖北省统计局

天门十年,非凡十年

十年巨变,十年传奇。

当时间的脚步站在2022年的节点,回望十年前的天门,清晰如昨。

这是赓续奋斗的十年。一二三产全面转型、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改革创新释放活力,2012年至2021年,湖北省天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315.52亿元跃升至718.89亿元,“天门作为”风生水起,激荡荆楚。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3—202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高于同期全省0.4个百分点。2015年、2017年、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400亿、500亿、600亿元关口。202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到 718.89 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12 年的20.2:50.4:29.4 逐年调整,到 2021 年为 14.6:43.4:4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较 2012 年下降5.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2.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37 亿元,相较 2012 年(11.00亿元)增长 9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63459 元,是 2012 年(23302 元)的2.7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408 元,是 2012 年(15685 元)的2.2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77 元,是2012年(8507 元)的2.4倍。

二、现代产业体系极具规模,产业经济提质增效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业是最大的支撑,产业是最大的增量。近年来,天门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先、实干为要、争先进位”的理念,全力以赴强工业、兴产业,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着力打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电子信息“4+1”现代产业体系,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招商引资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有大项目,才能带来大发展。近年来,天门敞开怀抱,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投资100亿元的智能家居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30亿元的沃格光电项目相继落户建设……

天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骨干企业壮大等工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不断壮大企业“身板”。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57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三、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近些年,天门先后开展了国有企业改革、“积分制+”探索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改革等事项,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培添发展活力。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总体布局,天门重点打造建设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加快推进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提档升级,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43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统筹推进天门(武汉)离岸科创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科技孵化园建设,组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大科技奖补力度,2021年采用“免申即享”方式兑现科技奖补资金1752万元。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与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柔性引才75人,选派科技特派员380名。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搭建了政银企合作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动能。近年来,天门围绕解决企业诉求、群众需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企业家点赞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四、共享发展持续加强,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小到城市,大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予民福祉。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近年来,天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新增城区学位1.52万个,让城乡孩子享受均等教育机会与资源。

为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改善居民用水,天门斥资1.5亿元对原水务公司进行回购,并投资5.28亿元启动二水厂改扩建及加压站、取水船改造、输水管道建设等相关工程,并对各乡镇“一镇一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升级改造。

脱贫攻坚,久久功成。全市784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19个贫困村如期出列,广袤田畴,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挑起“金扁担”。

就业饭碗,越端越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规定的5.5%以下。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一笔笔救助资金暖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公共医疗,普惠健康。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市。

汩汩幸福水,滴滴润民心。为使群众长期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去年3月,天门全面启动农村供水经营体制改革,将乡镇水厂由私人经营改为国有化运行。今年1月起,全市农村水厂转入国有化运行。  

为补齐农村供水短板,今年天门计划投资9920万元,改造18个乡镇老旧管网、更新8个乡镇供水设备,解决各乡镇末端村高峰期缺水问题。目前,工程已全面动工,各乡镇管网施工工作正有序进行,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五、生态修复全面加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水乡园林秀色天成,“四湖”“六水”尽显风情,城水相依、绿水相融、处处皆景,生态之城魅力绽放……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到再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如今的天门,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绿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鲜明的底色、突出的亮色。

近年来,天门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动能,实现经济增长“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曾几何时,天门河作为天门人民的母亲河,水环境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河道污染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围绕改善天门河流域水环境,实施19个重点整改项目,投入14.5亿元深入开展综合治理。

在统筹抓好流域水环境治理、园区水环境管理、水环境质量监测、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基础上,天门河实现“生态涅槃”:水环境质量由2015年的劣Ⅴ类提升至目前的Ⅲ类,同时天门河支流治理统筹推进,九条河、龙嘴河、杨家新沟、谌桥河水质明显改善。

工业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快绿色发展。天门大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为重点,实施技术改造,对165个重点技改扩规项目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4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润驰环保、中硕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德中纳米、赛力隆有机硅胶联剂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快集聚。

天门立足生态之城定位,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造林,大力开展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创建活动,为公路、河流“披绿”,为城市、乡村“梳妆”。近几年,全市新增造林绿化21.49万亩,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天门突出中心城区“四湖镶嵌、六水环绕”自然禀赋,完善城区绿地骨架及生态走廊,建设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游园”,充分利用城市更新、道路改造的空地、隙地,大量见缝植绿,修建游览道、凉亭,设置座椅以及健身器材,拓展居民休闲、娱乐空间,让绿色走进生活,实现绿化为民。目前,城区共建设“口袋公园”46个,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

呵护生态“颜值”,提升发展“价值”,天门已按下美丽天门建设“快进键”,将在进一步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步履不停、铿锵前行,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天门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激扬进取之志,扛牢赶超之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创新先行、冲刺百强、谱写新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