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数”说恩施故事 再续发展新篇
“数”说恩施故事 再续发展新篇
——十八大以来恩施州发展综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自治州。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恩施州是多民族居住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少数民族人口57.6%,其中土家族172.8万人、苗族18.3万人、侗族5.3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恩施州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经受了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和突发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恩施改革发展的辉煌一页,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十年来,恩施州经济保持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37.72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1302.36亿元,十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达7.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绩斐然,各类市场主体由10.4万户增加到37.3万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0.8%提高到3.0%。全州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98万亩,恩施硒茶、恩施土豆等特色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国事活动用茶。工业经济逐步壮大,江坪河水电站、立讯精密等相继建成投产,工业增加值由129.68亿元增长至240.37亿元。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增加值规模是十年前的3.1倍,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8县市全覆盖,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经济生机蓬勃。
脱贫攻坚取得全胜。举全州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八个到村到户”,统筹整合769亿元资金,组建2438个“尖刀班”驻村奋战,8县市全部摘帽、7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成效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连续三年获“综合评价好”等次。“832”平台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地市州第一,旅游扶贫模式两度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高级别会议案例。
二、经济质效明显改观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八大以来,全州经济在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21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2∶23.0∶59.8,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3.1个百分点。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服务业比重提升。十年来,旅游行业品牌创建结出硕果。恩施市、利川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来凤县、宣恩县2个湖北旅游强县,6个县市贴上旅游城市标签,湖北旅游名镇、名村、名街数量分别达到7个、11个、1个。恩施州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恩施市洞下槽村、利川市营上村、恩施市二官寨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增2家国家5A级景区,5A数量全省第二,国家4A级以上景区达到22家。利川苏马荡和建始小西湖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瑞享酒店实现五星级饭店零的突破,全州四星级以上饭店数量达到13家。新增2家4A级旅行社,总量达到3家。全州接待游客数 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3.1%、15.1%。近三年来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2021年接待游客6681.6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61亿元,已恢复至2019年的79.7%,稳住了旅游业发展基本盘。
政府居民收入增加。政府收入保持良性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2%,地方税收收入占比稳定在75%左右。2021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54元,比2012年增长105.3%,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突破万元大关,2021年达到13307元,比2012年增长139.4%,年均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于GDP增长,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12年的2.98:1降为2.56:1。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2021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08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3.9%。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十八大以来,恩施州城镇化发展迅速,2021年末,城镇化率达47.66%,较2012年末的34.55%提升了13.11个百分点。州城金龙大道等32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七里坪公园等24个城市游园建成开园,州城进出通道全面打开。七个县城骨架进一步拓展,功能进一步完善,宣恩县城创建成为4A级景区。野三关、苏马荡等一批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建成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卫生乡镇11个,49个村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跨越式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超过90%;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和客车;固定宽带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乡镇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达到100%、快递进村覆盖率达到62%。3条铁路和7条高速建成通车,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动车的自治州,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十年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6%。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等用时大幅缩减,8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及时预警、超时默认、自动用印”改革荣获“第三届湖北改革奖”,获评“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顺利完成,多项改革经验在中央和省级媒体推介。金融支持发展成效显著,金融生态持续优化,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市州。恩施海关正式通关,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外贸自营出口比重达到60%。
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
生态治理硕果累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成果丰硕,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森林覆盖率达到69.2%,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20位,长江库岸治理成效明显,清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5个县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县市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恩施州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建设让美丽恩施的画卷越来越清晰,绿水青山备受世人青睐。
公共服务长足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八大以来,全州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养老保险扩面提标,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1.7万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入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均达100%。实施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经过十年发展,县乡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养老助残、儿童福利、殡仪服务等民生服务持续改善。繁荣发展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唐崖土司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成大中型文化体育场馆15个,各类赛事蓬勃开展,《黄四姐》《唐崖土司夫人》等一批文艺精品荣获国内外大奖。平安恩施建设扎实推进,村社区“尖刀班”“四联”机制成为基层治理名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连续多年 进入全省优秀行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现州县全覆盖。
奋斗历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恩施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恩施人民的生活发生质的飞跃,恩施的各项事业站到崭新起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恩施州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做出恩施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