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理念领航新发展 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新理念领航新发展 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十八大以来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奋力谱写咸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一、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2013~2021年,全市GDP年均增长7.7%,分别快于全国、全省1.1和0.3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达到1055.29亿元,正式跨入千亿俱乐部。2021年,GDP总量达到1751.82亿元。
(二)人均GDP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人均GDP也不断迈入新台阶。2015年突破4万元,2017年跨过5万元台阶,2019年迈过6万元门槛。2013~2021年,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长6.9%,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三)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201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0亿元,2021年达到94.09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8.3%,分别快于全国、全省2.5和1.5个百分点。
二、产业协同发展,增长质效明显提高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7.8:47.0:35.2优化为2021年的13.5:40.1:46.4,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一)农业巩固稳中有进
生产稳定,农业特色凸显。202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19.51万吨,比2012年增加11.58万吨,油料、水果产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103.9%、369.2%,建成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400万亩、创建3个国家级、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竹、茶、油茶三大百亿重点产业和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新兴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5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破千亿元。
(二)工业崛起强中提质
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11.04亿元,9年年均增长7.3%。产业集群发展壮大,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机电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现代冶金建材八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24.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4.8%。新兴制造业迅速成长,智能机电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破百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019~2021年年均增长26.9%。
(三)服务业壮大快中孕新
2013~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其中2020年、2021年服务业体量超过第二产业。大健康产业初具规模,2021年度,全市总投资500万以上的大健康产业项目421个,同比增加76个。全域旅游蓬勃发展,“香城泉都 浪漫咸宁”名片打响,202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19.25亿元,9年年均增长12.8%。
(四)需求改革调整中增量
投资快增升级,2013~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1%,快于GDP增速5.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3%,快于第一、第二产业。消费扩容提质,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93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其中2015~2021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年均增长41.9%,2013~2021年限上汽车类、休闲娱乐类零售额年均增长9.3%和3.0%。
三、新理念领航发展,崛起动能加速聚集
(一)激活创新引擎更强
创新平台更多,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1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市级创业孵化机构33个。创新能力更强,全年专利授权量4746项,比2012年增加4458项。高新技术企业347家,是2012年的5.7倍,高新技术企业A股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咸宁高新区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百强。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6.3%,比2012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
(二)协调发展质量更高
城镇化水平提高,2021年全市城镇化率57.35%,比2012年提升10.9个百分点。积极实施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战略,加快探索鄂南特色乡村振兴路,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2个,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2年的2.25缩小至2021年的1.94。区域差距缩小,2021年南三县GDP总量占全市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绿色发展底色更亮
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等成效明显,街头小游园、“口袋”公园遍地开花,绿色生态发展深入人心。2021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3.7%、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优于全省。国家、省控断面考核水质优良率,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4.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05%。
(四)改革开放活力更旺
改革不断深化,886项重大改革项目深入实施,多项改革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坚持用“减法”换“加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振“万里茶道”雄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功举办了2015年国际茶业大会、2020“一带一路一茶”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等交流活动。2013~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3%,其中出口增长19.2%。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2021年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项目41个,集中开工建设光谷科创走廊重点科技和产业项目269个,319项民生服务纳入“跨市通办”。
(五)共享成果生活更美
生活更富裕,2020年现行贫困标准下的38.3万贫困人口、1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和全国、全省同步迈向小康。2021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990元、18534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2.5倍。教育更优质,2021年全市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比2012年提高7.3和18.3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幼儿园每个专任教师负担的学生数分别下降13.3%、24.0%。保障更健全,2013~2021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均增长8.5%。文化更繁荣,“三馆一站”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香城大舞台”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