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中国政府网|无障碍阅读|登录|注册

黄冈:风雨十载绘盛景 砥砺奋进续华章

黄冈:风雨十载绘盛景 砥砺奋进续华章

2022-09-16 09:40 湖北省统计局

风雨十载绘盛景  砥砺奋进续华章

——数说十八大以来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党的十八大以来,英雄的黄冈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承“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在思想破冰中奋力突围,在科学发展中攻坚克难,在转型升级中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城乡融合呈现新面貌,750万英雄儿女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华丽乐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了黄冈发展新篇章。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2013—2021年,黄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0.8个百分点。2015和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15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2021年突破2500亿元,达2541.3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9倍。

人均GDP实现新突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黄冈人均GDP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人均GDP为18997元,2013年突破2万元达到21205元,2017年突破3万元达到30637元,2021年迈上4万元新台阶,达到43888元,十年实现“三级跳”。按不变价计算,2013-2021年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长8.3%,快于GDP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是2012年的2倍。

财政实力保持稳增长。在大力推行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实现稳定增长,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1.01亿元,是2012年的2.2倍,按同口径计算,2013—2021年均增长11.0%。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5.2:39.7:35.1调整为2021年19.8:31.8:48.4,第一产业占比下降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3个百分点,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工业主导地位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市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逐渐成型。

农业现代化推进加快。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32.09亿元,比2012年增长72.0%,按不变价计算,2013—2021年均增长3.9%。粮食总产由2012年的244.8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273.2万吨,年均增长1.1%。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46万亩,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4家、省级88家。国家地标产品达到92个,蕲艾、大别山黑山羊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麻城福白菊、黄梅挑花、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标互认名单。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5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27.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2013—2021年均增长7.9%,快于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是2012年的2倍。全市形成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食品饮料、建筑建材、机械制造、新型窑炉、茶叶丝绸、钢结构等特色产业集群32个,其中有7个产业集群进入了全省重点行列。建成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14个,规划面积420.2平方公里,区内各类企业近2500家,大产业、大园区格局基本形成。

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414.3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30.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2013—2021年均增长9.1%,高于同期GDP增速1.7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从所占GDP比重来看,2021年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8.4%,占据近“半壁江山”。服务业总体呈现发展加快、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的特点。

三、内外需求持续发力,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

投资驱动作用明显。2013-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7%。2013年至2021年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逐年递增,年均增长13.8%,其中,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年均增长14.6%,有力加快了工业迅速崛起壮大。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1年,消费市场克服新冠疫情对全市造成的巨大冲击,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3.7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倍,2013—2021年均增长9.6%。

外贸规模逐年上升。2021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82.70亿元,比2012年增长2.68倍,2013—2021年均增长15.6%。2021年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3.3%,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7057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97.8%,2013—2021年均增长7.9%。

四、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2427元增加到24890元,年均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5370元增加到2021年的13879元,年均增长11.1%。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9%和37.8%,比2012年分别下降2.9%和 1.0%,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加,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发展水平更趋协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65%,比2012年提高10.31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765元提高到2021年的34032元,累计增加17267元,年均增速为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6142元提高到2021年的16456元,累计增加10314元,年均增速达11.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73缩小到2021年的2.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发展面貌持续改善。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黄黄高铁、安九高铁、武穴长江大桥、棋盘洲大桥、麻竹高速黄冈段、蕲太高速西段建成通车,江北铁路完成铺轨,燕矶长江大桥开工建设。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治理水土流失708平方公里,“三湖”湖堤加固、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土司港闸站等项目顺利实施。行政村光网覆盖率达100%。10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运行,4117个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五有”。338个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迈步新发展阶段,黄冈人民一定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将国家所需、湖北所求、黄冈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找准黄冈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的定位,保持闯劲拼劲韧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进、笃行不怠,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