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中国政府网|无障碍阅读|登录|注册

湖北:牢记嘱托齐奋进 十年峥嵘展新篇

湖北:牢记嘱托齐奋进 十年峥嵘展新篇

2022-09-16 09:00 湖北省统计局

牢记嘱托齐奋进 十年峥嵘展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十年。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世纪疫情的严峻考验,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建成支点的探索中稳中求进,在走在前列的开拓中攻坚克难,在谱写新篇的征程中砥砺奋进,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台阶。2012年全省GDP总量22590.89亿元,2015年、2018年先后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2021年破5万亿大关,达到50012.94亿元,在全国位次从2012年的第8位前进为2021年的第7位。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虽然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但英雄的湖北众志成城,奋力打赢疫后重振攻坚战,经济加速恢复,2021年GDP增长12.9%。2013-2021年GDP年均增速达7.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人均GDP稳步提升。全省人均GDP从2012年的39149元提升到2021年的8641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976元),稳居中部六省第1位。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115.63亿元,2021年达到5745.2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1823.05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3283.30亿元。

二、三次产业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农业基础持续巩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2500万吨)以上,2021年达到2764.33万吨,比2012年增长11.2%。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粮食、油料、肉类、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10.9%、15.7%、1.2%和23.9%。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13-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2%,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10.9%,较2012年提高4.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3.4%,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20.4%。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规模化生产从无到有,集成电路圆片、印制电路板和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是2012年的10.5倍、76.9倍和38.2倍。

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763.5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6398.37亿元,占GDP比重从38.8%提升到52.8%。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4%。占服务业比重72.0%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5%、17.9%和26.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12年的11.8:49.4:38.8转变为2021年的9.3:37.9:52.8,从“二、三、一”格局发展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凸显。

三、内需规模稳步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61.37亿元,比2012年增长111.4%,年均增长8.7%。其中,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18521.98亿元、3039.39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2.0倍。全省网上零售额达到3415.9亿元,比2020年增长2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96.8亿元,增长24.3%。

投资发展成就显著。2013-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4%。通过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布局,夯实发展基础,破解瓶颈制约,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成绩斐然。建成武广高铁、鄂州花湖机场、17座长江大桥等一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长江存储等重大战略项目落户湖北。

外贸外资稳步发展。货物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2018.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374.4亿元,年均增长11.5%。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2.4%,进口年均增长10.0%。2021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24.5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9.8%,年均增长9.1%。

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均衡性不断增强

城乡建设协同共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09%,稳居中部六省第1,比2012年提高10.8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95.3%、112.8%。城乡收入倍差从2012年的2.40下降到2021年的2.21。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比2012年增长102.0%、146.5%。

区域发展多极支撑。“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多极发展态势基本形成。2021年武汉市GDP总量达17717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前列,襄阳、宜昌GDP总量均超过5千亿,分别达到5309亿元、5023亿元。全省GDP总量过千亿的市州由2012年的8个上升到2021年的13个,过2千亿的市州由2012年的3个上升到2021年的8个。

五、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创新创业立柱架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2021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47.2%、3.6%、24.0%、17.6%、7.6%,与2012年相比,农业、畜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6.0个、3.4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分别上升1.4个、3.8个、4.2个百分点。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等特色、优质、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67.2%。

工业降本增效成效明显。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年人均营业收入为177.5万元,较2012年提高71.2万元。随着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2012增长1.2倍,年均增长8.9%,达到4419.3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6%,较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1160.2亿元,占GDP比重2.32%,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0317.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创新创业激发活力。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市场主体倍数增长。2021年,全省法人单位134.88万个,与2012年相比增加91.29万个,增长209.4%,年均增长13.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560个,创历史之最。

六、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用能结构优化降耗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及居民用能结构由2012年的3.3:66.9:18.3:11.4,发展到2021年的2.5:58.7:23.9:14.8,第三产业和居民用能占比明显提升。2013-2021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1.8%,万元生产总值电耗累计下降13.8%。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17个重点城市中10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7%。190个国控断面(水域)水质优良比例93.7%。十年来,PM10、PM2.5、NO2、SO2四项污染物年均浓度下降近5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22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为优,断面Ⅰ类、Ⅱ类水质比例提高26个百分点。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600.7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72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7%提高到4.0%。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21年,普通初中在校生177.21万人,比2012年增长12.9%;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1.25万人,比2012年增长25.9%;研究生招生6.93万人,是2012年的1.8倍。

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2021年,全省共有医院1168家,比2012年增长79.7%;共有卫生计生人员56.44万人,比2012年增长95.6%;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76万张,比2012年增长76.9%。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34.68万人,比2012年增长57.0%。参加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比2012年增长63.8%、59.7%、39.3%。

回首十年峥嵘路,而今再赴新征程。全省上下将持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目标,团结一心,奋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湖北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