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之基的农业统计
导语:什么是农业增加值?农业产品产量是如何统计的?农产品产量与主要经济变量有什么关系?本章将为您详细解说。
78.什么是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一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的农业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总称。农业生产具有不同于工业的特点,农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必须服从自然生命活动的规律,生产不仅受到市场的约束,更受到气候、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象工业生产那样实现大规模工厂化作业。
79.农业产品产量是如何统计的
农业产品产量是指一定时期(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各类农、林、牧、渔产品的实物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类农产品的总成果,是衡量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并可反映农业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的总供给能力。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一些行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作物实际产量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即把每块农作物面积的产量直接相加;二是间接法,即根据农作物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因素进行推算。过去中国采用直接法,即全面调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的方法统计农作物产量,1982年以后则对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棉花(棉花2001年以前为全面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取得。采集方法为从全国31个省中抽选857个调查县,县抽村,村抽地块,对样本地块在收获季节进行实割实测得到单位面积产量,然后乘以种植面积得到总产量。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仍采用全面调查数据方法进来统计产量。
林业生产活动的产品是大量的林木和林产品。林木的实物产量很难直接计算,通常是用间接指标表示它的实物量,如育新苗、幼林抚育、抚育采伐等。各种林产品产量则是指从人工栽培的竹木上,不经砍伐竹木的根本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如橡胶、生漆等,一般根据实际的采产量计算。
畜牧业即动物饲养业,其实物产量就是饲养牛、马、猪、羊、鸡、鸭等畜禽所得的产品产量。常用的指标有存栏头数、出栏头数,分别反映牲畜饲养所达到的规模和畜牧业直接满足人们食肉需要的牲畜头数。猪、牛、羊、禽等主要产品产量自2001年开始采取抽样调查取得。
渔业的实物产品即是捕捞的人工养殖和天然生产的水产品,包括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其实物产品就是实际采集和捕捞的数量。
鉴于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的重要性,今后国家统计局还将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产量统计。目前蔬菜产量的抽样调查正在研究中。
除农业、渔业产品产量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统计外,其余农产品产量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产品实物产量通常随着农业季节在一年内进行一次或几次统计,全年总产量为分季数加总取得。
80.农产品产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
观察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动是判断价格、农民收入及消费等重要经济变量变动趋势的重要依据。
(1)农产品产量对物价的影响
农产品是重要的物质产品,其供给水平与居民对食物需求以及工业对原料需求的对比关系是影响物价变动的重要因素。2002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中,食物支出占城乡居民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37.7%和46.2%,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不同商品的比重主要依据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确定,因此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波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不可小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年份,通常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往往都与农产品尤其是食物涨价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物价或高通胀年份,其主要牵引力都是由食品涨价带动的,人们常常称之“食品型”通胀。
(2)农产品产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民收入可以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农业的收入目前占到五成左右,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水平。中国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关系到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内需的扩大,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农产品产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逐步下降的20世纪80年代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在70%左右,1990年下降到66.4%,1995年为60.6%,2001年下降到47.6%,农产品产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逐渐让位于非农产品的发展和市场因素的变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