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解读】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重要数据解读
问题一:请问如何看待10年来我省流动人口大幅增加的现象?
答:随着10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省流动人口呈现大幅度增加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达1847.66万人,比2010年增加922.63万人,增长99.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2个百分点。流动人口达1276.42万人,比2010年增加543.79万人,增长74.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9个百分点。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人口流动更加活跃。
二是人口由乡村向城镇加快流动。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比2010年增加787.53万人,增长27.69%。乡村人口比2010年减少736.05人,下降25.5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89%,比2010年提高13.19个百分点。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乡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流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三是人口主要向中心城区和县城聚集。与2010年比,2020年武汉市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37.53%,其他12个市州中心区人口增长32.82%,县(市)城关镇人口增长25.77%,其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人口增长8.5%。武汉市增长最快,市州中心区增长明显,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日益显现。
四是社会经济发展给人口流动带来便利。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高铁、航空、公路等各方面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体的交通网络给人口流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客观条件。光纤、5G等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给流动人口就业创业带来快捷信息来源。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人文环境不断优化,为来鄂就业创业、求学、养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流动人口在湖北生活更有“归属感”。
本次普查结果反映了我省10年间的流动人口变化和聚集趋势。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城镇化将会更加科学适度地发展,人口将会更加有序合理流动,形成经济社会和人口流动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问题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请问我省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
答: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本次普查结果来看,我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增大。2020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79.5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0.42%;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42.4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4.59%。
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20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6.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5.50个百分点。
三是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较大。在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663.8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56.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5个百分点。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我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上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效应显现。由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近10年来相继步入老年行列,导致老龄人口呈现较快速度增长,老年人口规模增大。二是人均寿命延长。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总量逐步增加。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另一方面,将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也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下一步,我们将开发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切实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
问题三:与前六次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什么新特点?
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第七次人口普查同以往相比,呈现三个方面的新特点:一是首次使用电子化采集设备,变革了数据采集方式。现场采集、实时审核并上报数据,对组织实施、“两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首次采集个人身份证号码,严格了数据质量控制。采取联合筛查比对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部门行政记录在普查中的应用。三是首次大规模应用大数据进行辅助登记。充分利用户口整顿资料、疫情摸排数据、网格数据和电力大数据辅助普查登记。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统筹推进人口普查工作,我省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时间更紧。受疫情影响,我省普查准备时间更加紧迫,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广大普查工作者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二是获取信息难度更大。疫情导致小区封控管理更加严格,居民自我保护意识更强,入户调查面临更大挑战。三是对“两员”素质要求更高。疫情防控条件下要求“两员”既要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还要能熟练操作电子采集设备,对工作各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抗疫主战场,湖北面对严峻挑战,克服疫情影响,顺利组织实施了普查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均把人口普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直接参加,分管领导指挥调度,高位高效有力推进。全省共组建普查机构29581个,选聘普查“两员”32万余人。建立“党建+普查”机制,在基层普查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首次选调各级下沉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人口普查。
第二,加强协作配合。宣传部门持续掀起宣传高潮,“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口号家喻户晓。公安、卫健、民政、电力、电信等部门大力支持,提供部门行政资料用于普查数据比对核查。各成员单位经常性联络机制顺畅高效,定期研究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部门配合程度前所未有。
第三,加强工作创新。建立工作包保责任制度,实现包保领导与包保地区工作同进退。推行下沉两级业务培训制度,减少培训层级,提高培训质效。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充分利用户口整顿资料和卡点登记、核酸检测等疫情摸排数据,使用网格数据辅助普查登记。建立疫情期间线上工作机制,调整工作进度安排,提前完成室内准备工作,确保后续工作尽快赶上全国进度。
第四,加强作风保障。实行普查任务清单化管理,建立工作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省人普办多次分赴各地实地调研督办,各地也广泛开展督办检查,层层压实普查责任。32万多普查“两员”按照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逐家逐户实地勘察和入户访查,圆满完成2000多万户短表和200多万户长表的入户登记工作。
总之,我省七人普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实施,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普查机构的扎实工作,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广大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特别是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为七人普的成功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问题四:根据最新的普查结果,10年来我省人口发展的新特征、新变化?
答:人口状况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省情之一,人口的发展变化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作出逐步调整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重大决策。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人口发展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刚才公布的普查结果全面详实地反映了当前我省人口的基本情况以及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总的来看,我省人口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
第一,从人口规模看,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平稳。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5775.26万人,比2010年增加51.48万人。虽然近年来我省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常住人口总量仍然保持平稳。
第二,从受教育程度看,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全省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2010年的9534人上升至15502人。文盲人口大幅减少,文盲率由2010年的5.32%下降到2.32%。10年来,我省全面实施9年义务教育、普及各级教育,积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从年龄构成看,呈现“两升一降”态势。全省0-14岁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6.31%,比2010年上升2.4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占比63.26%,比2010年下降8.9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42%,比2010年上升6.49个百分点。年龄结构呈现“低龄人口慢增长、老龄人口快增长、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减少”的特征。
第四,从迁移流动看,人口流动更加活跃,聚集效应更加明显。2020年,全省流动人口达1276.42万人,比2010年增加543.79万人,增长74.22%。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12.80%提高到2020年的22.10%。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向中心城区和县城聚集加快。
第五,从人口城乡结构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89%,比2010年提高13.19个百分点。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十年间,我省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省人口发展面临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有所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我们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入研究湖北人口发展规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我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