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解读1:请问如何评价全省经济运行表现?
2024年是湖北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湖北,为新时代湖北发展定向指航,让我们备受鼓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省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势良好,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成色靓丽、份量十足的成绩单。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稳的基础更加坚实,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好的成色更加彰显。
第一是稳的基础更加坚实。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0012.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全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呈现高开、稳走、后扬的稳健运行态势。一是供给稳定增长。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557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快于全国1.9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稳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快于全国1.6个百分点;出口额增长12.4%,比上年加快7.7个百分点。三是重点支撑稳固。重点行业稳定发力,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3.2%,比上年提升12.2个百分点。占比较大的计算机通信、电气、有色、化工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3%、18.2%、18.8%、13.3%,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个百分点。1-11月规上服务业8大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增势良好,规模前100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9.2%,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规模过亿元的批零企业零售额增长11.6%,拉动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7.7个百分点;1-11月规上服务业8大重点行业中规模前20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2%,对这些重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31.4%。
第二是进的势头更加强劲。近年来,我省经济顶住多重压力,2020年疫后复苏,2021年复元打平,2022年重回赛道,2023年修复向好,整体来说,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4年全省进一步聚势突破,竞进势头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经济增速也领先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均处于前列。一是转型升级加速快进。旧动能加快更新。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汽车、钢铁、化工转型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0.7万辆、增长29.3%,优特钢占比超过50%,精细化工占比达到40%。新动能快速壮大。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4%、2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智能手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圆片、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66.5%、52.8%、18.3%、50.5%。1-11月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19.8%、10.3%。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限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2%。二是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积极推动大财政体系、供应链平台建设等多项湖北特色改革,带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居全国前列。积极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持续收窄,全年下降5.9%,降幅低于全国4.7个百分点;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由负转正,增长0.5%,15个地市都实现了正增长。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效提升发展活力,民间投资增长5.5%,快于全国5.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5.7%。三是政策落实有效跟进。抢抓“两重”政策有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额度,均居全国前列。全年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达1184个,完成投资增长10.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落实“两新”政策见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0.0%;限上新能源汽车、家电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42.0%、28.6%。
第三是好的成色更加彰显。2024年全省经济实现5.8%增长的背后,既有量的稳步增长,更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等一系列质的明显提升。一是创新驱动势能更足。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9项、全国第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元、全国第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35.1%。二是城乡区域协调更优。城乡差距稳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8,比上年缩小0.03。龙头引领、梯次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武汉GDP超过2.1万亿元,宜昌、襄阳突破6000亿元,孝感、荆州、黄冈超过3000亿元。三是绿色发展步伐更快。长江干流、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转型。四是对外开放水平更高。鄂州花湖机场国内国际货线增至91条,货邮吞吐量达到128万吨,跃居全国第5位。中欧班列(武汉)连续2年开行突破千列。进出口贸易规模历史性突破7000亿元,增长9.6%,快于全国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3.7%,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手机、汽车、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等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34.4%、19.5%、52.8%、133.8%。五是民生改善成效更实。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93.4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10大类5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省民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满意度达到96.3%。
总的来看,2024年全省经济稳中求进、难中求成,下阶段随着国家存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积极因素将不断累积增多,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有望延续。我们要坚定信心、干字当头,把各方面有利因素转化为发展的实绩,推动湖北经济行稳致远。谢谢。
解读2:2024年全省居民消费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问如何看待我省居民消费特点和下阶段走势?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2024年以来,全省以改善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促消费、扩内需系列政策措施,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活力有效激发、动能加速释放。一揽子经济政策红利不仅带动消费领域扩容提质,也同步惠及全省万千百姓。
一是经济回升向好,消费市场“热”力显。2024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码拓面,全省经济稳健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公共服务为民解忧,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夯实消费增长的基础。从消费能力看,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居民消费意愿提升的“底气”。全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2473元和2132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和1.9%。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在高质量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从体量规模看,商品市场供给充足是居民消费总量提升的“底座”。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消费环境持续优化,供需总体均衡,市场物价较为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涨幅较上年扩大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总体运行在温和区间。
二是政策发力“提气”,消费礼包“暖”意足。去年以来,全省坚持“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推出一系列促消费“组合拳”,在点燃消费热情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全年发放“以旧换新”补贴66.7亿元,惠及超700万名消费者。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线上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2%,增幅较上半年提升8.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37.3%、42.0%、15.4%和24.1%。反映在居民消费端的交通通信人均消费支出为4053元,同比增长17.5%,增幅为全体居民消费支出“八大类”之首。其中,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电话机和智能手表等通讯工具支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是结构优化提效,居民消费“新”意浓。新型消费加速上“新”、多元场景涌动向“新”、业态模式持续焕“新”,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出更多新需求,为居民消费带来更多新选择。从居民消费内部结构看,食品烟酒等“刚性”消费有所下降,居民家庭中教育文娱、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367元,同比增长6.3%,增速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支出增长动能强劲,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性消费承接了新流量,撬动消费扩量升级。全省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47.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居民旅游、出行和娱乐需求增加,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中电影及演出票、旅行社收费、景点门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火车票价分别上涨4.9%、3.6%、1.4%、1.3%和1.1%。
同时要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着重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相信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加力实施和有效落实,将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也将有利于居民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阶段,要及时做好相关政策的顺畅衔接和平稳有序过渡,创新提升新型消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谢谢!
解读3:全省经济进中提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请问在高质量发展的共富路上民生福祉有哪些新的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以来,全省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牵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质提效促进城乡融合,共富路上拓展更多民生福祉。
一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基础牢固供给充足。过去一年,全省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持续发挥全国重要农产品“基地”作用,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等供给充裕。全年粮食总产量557.07亿斤,比上年增长0.3%,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达近6年新高。扛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省责任,适应日益多元食品消费需求,在发展中调结构增效益,不仅守住“安全底线”,更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幸福高线”。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发挥生猪、禽蛋等产业优势,壮大优势农产品产业链,相关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较上年均有所提升。全年生猪出栏4431.43万头,产能继续位于近年来高位;猪牛羊禽肉和禽蛋总产量704.1万吨,同比增长4.6%;水产品、园林水果、蔬菜产量分别增长4.5%、3.4%和2.7%。年末生猪存栏2520.6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绿色合理区间,后期产能巩固,主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基础更加扎实。
二是产业发展赋能聚势,共享成果可感可及。着力壮大富民产业,推动十大农业重点产业扩链集群,培优壮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企业创新发展,产业兴旺有效提升乡村振兴“含金量”。全年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共分配扶持资金4亿元,在盘活用好村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在省内就业外出农民工人数596.7万人,占总数的54.7%,超过省外就业人数;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就业人数分别增加6.7%和11.5%。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加速推进,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半径缩小的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快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强村富民注入了新动力。
三是城乡区域协调共进,共同富裕真实真切。2024年,全省继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全省民生支出连续11年保持在75%以上,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办好一系列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大事好事,10大类52项民生项目超前兑现,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城乡要素资源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过去几年间全省公共服务优质化、共享化水平逐年提高、均衡发展,市域内和县域内差距不断缩小,你我身边的民生进步,一个个可知可感。共同富裕多元投入加力见效,有效牵引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同步缩小。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8,较上年同期缩小0.03,连续8年呈下降态势。地区收入差距有所下降,收入最高的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与收入最低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差值较上年缩小0.02。
下阶段,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推进农业增产增效,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谢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