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无障碍阅读|登录|注册

一季度湖北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007-04-25 12:00 湖北省统计局

    今年以来,湖北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又上新台阶,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收入、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存贷款稳定增加。同时,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预计上半年全省经济仍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省经济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738.46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4.7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95.39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758.35亿元,增长9.8%。全省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两夏”作物长势较好
    今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粮食、棉花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夏收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呈现扩麦压油态势。全省小麦播种面积1285.43万亩,比上年扩大93.03万亩,增长7.8%;油菜籽播种面积1600.2万亩,比上年的1681万亩下降4.8%。“两夏”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全省小麦一、二类苗面积占82%左右,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据襄樊市农业局调查,全市小麦和油菜籽一类苗面积分别占67%和43.7%,分别比去年增加36.3和15.4个百分点。小麦单产预测为792斤,比去年增产42斤,增长5.6%;油菜籽单产380斤,增产18斤,增长5%。荆门市90%以上的农户认为今年“两夏”作物长势好于去年,预计全市小麦单产增加,总产将增长30%以上;油菜籽单产增产一成左右,但受面积调减影响总产将下降10%左右。“两夏”作物后期若无大的灾害天气和病虫害,全省夏粮可望增产,夏油因面积减少而减产。
随着肉猪价格的回升,生猪生产逐渐走出低谷,存栏增加,整个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水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二)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又上新台阶
    1.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8.7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全省17个市州中有10个市州增幅高于全省水平,其中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恩施、天门7个市州增幅超过24%以上。
    2.重工业生产提速
    一季度,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08.7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9.96亿元,增长22.4%,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仍快于重工业,但两者增速之间的差距已由去年同期的11.7个百分点缩小为3.7个百分点。
    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和“三资”工业生产明显加快
    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291.87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同比上升7.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25.23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三资”工业完成增加值130.2亿元,增长18.9%,增幅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85.45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
    4.汽车、钢铁、电子、烟草、化学原料制造等支柱行业大幅增产
    一季度,汽车、钢铁、电子、烟草、化学原料制造等行业生产发展较快,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五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44.1%,所占比重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51.6%,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工业完成增加值98.21亿元,同比增长26.8%;钢铁工业增加值为58.35亿元,增长37.2%;电子工业增加值为45.91亿元,增长24.8%;烟草工业增加值为36.42亿元,增长28%;化学原料制造业增加值为38.48亿元,增长18.5%。
    5.工业经济效益又上新台阶
    在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面:   
    一是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快速上升,总体水平接近全国。1至2月份,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6.29,仅比全国低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3.7个百分点,升幅快于全国13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成倍增长。1至2月份,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55亿元,同比增长1.03倍,增幅快于全国58.8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钢铁工业实现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4.3倍,电力、汽车、烟草工业实现利润9.39亿元、6.59亿元和9.35亿元,分别增长47.2%、88.8%和21.1%。
    三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1至2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3.19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一季度,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较高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646.47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4.87亿元(下同),同比增长35.1%,增幅分别比全国高9.1和9.8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1.国有投资仍然占主体
    一季度,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335.55亿元,同比增长41.9%,增幅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完成额的比重达到56.4%,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2.中央项目投资增长快于地方项目
    一季度,中央在鄂企事业单位完成投资93.42亿元,同比增长42.8%,我省地方项目完成投资501.45亿元,增长33.8%,中央项目投资增速快于地方项目9个百分点。中央项目的投资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为15.7%,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而地方项目投资比重为84.3%,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3.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度较快
    一季度,全省65个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已经有61个项目正式施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6.3亿元, 同比增长38.5%,增幅比全省投资的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已完成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17.1%,占全省完成投资的21.2%。
    4.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工业投资有所恢复
    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35亿元,同比增长51.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6.88亿元,增长4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有所恢复,增幅较高,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224.68亿元,增长45.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3.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比重为37.8%,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8.42亿元,增长51.4%,增幅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0.64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89.8%)、住宿和餐饮业(5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6.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6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9.8%)等行业增速较快。
    5.外商及私营个体投资加快增长
    一季度,外商投资完成38.81亿元,同比增长119.6%,增幅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84.5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6.5%,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完成投资77.75亿元,增长54.4%,增幅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完成投资1.96亿元,增长150.8%,增幅是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4.3倍。
    6.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平稳
    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7.78亿元,同比增长24.8%,增幅比1-2月回升4.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滑18.7个百分点。但商品房销售依然看好,一季度,全省商品住宅销售373.63万平方米,增长16.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15.16亿元,增长27.2%,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空置商品房面积158.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而去年同期为上升。
   (四)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9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城乡市场增速差距缩小
    一季度,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666.9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为282亿元,增长11.9%,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增速的差距为4.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缩小0.2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贸易业与住宿餐饮业实现同步增长
    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85.5亿元,同比增长15.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0.9亿元,同比增长15.6%。
    3.假日消费特征明显
    春节所在的2月份,消费市场全面旺销。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2.4亿元,同比增长19.5%,创12年来新高。“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417.85万人次,同比增长44.3%,实现旅游总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33.7%。
    4.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快
    一是汽车继续成为推动市场消费的拳头商品。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 21.25亿元,同比增长39.8%。汽车类增长带动了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增长23.9%。
    二是金银珠宝类销售红火。一季度,金银珠宝类和化妆品类销售分别增长41.2%和19.5%。
    三是休闲服饰及娱乐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一季度,服装类增长21.9%,鞋帽类增长33.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4.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6%。
    5.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
    随着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百安居、王府井、国美、苏宁等国内外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纷纷入驻湖北,以及作为湖北省连锁经营旗舰的大商集团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消费品市场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改变,大中型商业企业已逐渐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04.3亿元,增长21.6%,增幅比限下企业及个体户高8.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0.4%上升到21.5%。
    (五)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
    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7.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53亿美元,增幅高达5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4.6个百分点;进口13.83亿美元,增长11.5%,增幅比全国低6.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6个,同比增长14.3%;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6.61亿美元,增长54.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7亿美元,增长17.5%,增速均比去年同期加快。第二产业是外商在湖北投资的重点领域。
   (六)市场物价有所攀升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略低于全国上涨2.7%的水平,其中,1、2、3月份分别上涨2.2%、2.7%、3.0%,涨幅逐月扩大。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能源原材料购进价上涨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7%。除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比前两个月有所回落外,其他价格水平均比前两个月有不同程度地攀升。
   (七)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8.03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94.2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8.36元,增长16.9%,增速加快6.8个百分点。
   (八)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一季度,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3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4.16亿元,增长25.2%,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6.9%;非税收入完成31.21亿元,增长26.5%。
   (九)存贷款稳定增加
    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449.39亿元,同比增长17.9%,比年初增加851.18亿元,同比多增209.1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444.08亿元,同比多增21.73亿元。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897.88亿元,同比增长14.4%,比年初增加463.04亿元,同比多增88.46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个人贷款。

附件:

 已阅 1  打印   关闭